2月3日,在中国足协《2019年俱乐部全额支付教练、运动员、工作人员工资奖金确认表》的截止时间前,足协确认,中甲上海申鑫、四川隆发、广东华南虎,中乙南京沙叶、福建天信、大连千兆、银川贺兰山、延边北国、吉林百嘉共9支俱乐部均未按时提交确认表。

虽然足协一度将提交截止时间延期,但这并没有解决问题。困境难逃,不知要有多少家俱乐部将彻底消亡。这不禁让我们反问:中国足球的低级别联赛,到底怎么了?

上海申鑫、四川隆发、广东华南虎,中乙南京沙叶、福建天信、大连千兆、银川贺兰山、延边北国、吉林百嘉……还有更多球队其实也暗流涌动。

这个冬天中国足坛的悲景,实质是2019年夏天就该爆发的一系列解散狂潮、由于彼时维稳被强制压下而苟活半年之后的复爆。

而在近两年的时间里,接近20支职业球队退出,标志着我们的「金元足球」彻底塌方。

少部分中甲下游球队和大部分中乙球队的集体性爆炸,原因并不复杂,大致有二:

近十年时间,某些中超顶层巨头们掀起金元巨浪,以非职业非科学的薪酬和转会费,打破、重塑了买卖规则,致使整个中国足球市场的供求生态不平衡被进一步的放大,底层投资人的经济压力空前高涨;

中国足协的前届班子不顾现实,对中甲中乙施加过于严苛的青训准入审计,一刀切式地要求中乙俱乐部建立超出自身成本承载力的梯队队伍(2020赛季要求四级梯队),将本该属于顶层设计、举国架构内的「国家任务」即青少年青训,丢给了连成年队都养活困难的中乙俱乐部,这也导致了中乙太多用虚假梯队蒙混过关的情况。想想,青超联赛某些场次夸张的比分怎么来的?

第一条是显性的,第二条则是很多中乙投资人有苦难言的。

01

关于中乙俱乐部建梯队

根据2018版《中国足球协会乙级联赛俱乐部准入规程》,2020赛季,中乙球队须有4支梯队。

如此强制要求中乙设立梯队,涉及的人员选拔、训练食宿、教练薪酬、小球员背后的家庭教育沟通……这些或硬性或软性的成本,全都压在了中乙投资人的身上。

这就使中乙联赛的功能定位产生了疑问:中乙到底是公益性质的普及性联赛,还是求生存谋发展的职业联赛?

至少目前看来,后者应该是中乙的诉求,毕竟普及性的任务应该更多交给校园联赛(可惜我国的中小学校园联赛的推广运营也不算成功),但是打造职业联赛的这个诉求,现在的中乙完成得很失败。

顶层的最高级别职业联赛,如中超,笔者一直主张政企分离、建立职业联盟、足协与体育总局减少行政干预;但是底层的民间青训,其依托主体必须是国家力量。